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北斗多模导航芯片成功应用两周年

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北斗多模导航芯片成功应用两周年

2010年8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大规模应用的背后,是我国北斗导航芯片默默地发挥着巨大支撑作用。对于北斗导航系统来说,导航芯片就相当于系统的心脏,正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芯片实现批量生产,加快了整个北斗导航系统的产业化步伐。尤其是在航空、气象探空、电力传输控制、通信基站同步等关键领域,北斗多模芯片的应用,解决了单一GPS芯片带来的安全隐患。

翻开我国北斗导航芯片成长史,不得不提及北京海淀区的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的东方联星公司一直非常低调。在过去六的年里,默默无闻的东方联星公司设计开发了多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多模卫星导航核心芯片,即OTrack-32 北斗/GPS/GLONASS多模兼容芯片、NavCore-S北斗/GPS/GLONASS单系统芯片、和ProGee 导航与通信一体化芯片(SOC),于2008年实现了批量生产,应用遍布我国航空、航天、航海、测量、通信、电力、气象、车载、手机等领域,已经具有两年以上的成功应用经验,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日本等地,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

早在2009年8月5日,来自国家科技部、中电科技集团等11位行业专家对东方联星生产的OTrack-32和NavCore-S北斗多模卫星导航芯片进行了现场评测,专家一致认为,东方联星公司的北斗/GPS/GLONASS/Galileo芯片产品“相当或优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的相应性能”,“产品的跟踪灵敏度和捕获灵敏度,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先进接收机的水平”。

知名导航芯片专家、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张峻林总经理表示,这些芯片的开发和应用,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关键器件,也解决了我国卫星导航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张峻林非常自豪地透露,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时,天安门上空飞行的飞机编队米秒不差,其所使用的导航定位芯片就是东方联星公司的产品。

据介绍,今年初东方联星公司应中国科学院的要求,为我国风云3号气象卫星研制了适应太空环境的高精度多模多频专用芯片,即“北斗/GPS/GLONASS/Galileo高精度多频芯片”,该芯片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高精度载波相位测量、外太空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等问题。

显然,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基于北斗导航应用的大量电子设备开始大规模普及应用,推动北斗导航芯片的研制也正向着系列化、高技术、多应用方向发展,而这也将带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导航芯片的市场迅速扩大,从而在世界导航芯片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