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国产中间件借力起跳

国产中间件借力起跳

 最近,中创中间件、国防科大麒麟操作系统、航天科技神舟通用数据库、曙光高性能服务器以及积成电子、长沙软件园等国产基础平台厂商、应用开发商和软件园的高管云集济南,探讨建立国产基础平台“联合研发中心”和“演示验证平台”,共同打造国产“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大范围规模化应用。
    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中间件项目6-1课题负责人、中创软件董事长兼总裁景新海认为,这源于“核高基”的产业引领和聚合效应。“国家对‘核高基’基础软件项目设计科学,从核心技术到商业化产品,再到产业化应用,都有很好的布局。”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核高基’的引领下,我们的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东方通副总裁杨桦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拿到“核高基”专项资金,正在加强对高端市场的开拓。据了解,目前在中国移动新建的系统里,东方通的中间件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后,“核高基”对国产中间件的促进效应开始显现。

    突出产业化 塑造协作生态链

    同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飞机并列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政策扶持持续15年;中央财政安排预算328亿元,加上地方财政及其他配套资金,预计总投入超过1000亿元。一连串数字折射出“核高基”与以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同。金蝶中间件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张勇形容其“投入规模前所未有,重视性前所未有”。
    对于国内中间件企业而言,“核高基”的意义不只在于资金支持。
    较之以往很多科技计划都是针对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核高基”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更强调产品的产业化。在“核高基”与中间件相关的3个课题中,有两个都提出了明晰的产业化指标。对于课题牵头单位和联合承担单位应具备的产业化能力也有具体要求。“核高基”强调企业是促进市场应用的关键力量,面向市场的企业开始唱主角。
    在景新海看来,“核高基”的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引导产学研用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聚集,形成合力。“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充分汇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有效对接,通过产品的深度应用和广泛应用带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他说。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国内中间件产业已经粗具规模,但在个体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上无法与国际巨头相比,在技术上又缺乏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技术标准体系,IBM、甲骨文等企业仍然占据国内中间件市场的大半。因此,以往科技计划的承担单位往往是科研院所,而“核高基”课题的承担单位多为产学研用的联合体。
    对此,“核高基”6-1课题技术总体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魏峻认为,打破国内中间件市场不平衡格局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国内具有优势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发力量进行有效规划,实现国产中间件在技术、产品、产业等各维度“由点到面”的突破。他介绍,“核高基”中间件项目在产业模式方面,提出基于国产中间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协作生态链,产生规模效益;在运作模式上强调,形成开放、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用生态链。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核高基”中间件项目的责任专家牵头、推动,“四方国件中间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经成立。联盟以“十一五”核高基中间件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组成主体,在现阶段主要是围绕核高基中间件项目开展合作,打造一个由联盟成员共同开发、共同分享、共同维护的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框架,提升国产中间件整体竞争力。

    扶持效应显现  厂商跟踪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国产中间件的应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金融、税务、电力、电信、交通、物流以及军事、安全等领域对国产中间件应用都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与重视。以电力行业为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推出总投资数千亿元(二次设备)的智能电网建设计划。本文开头提及的众多基础平台厂商、应用开发商的深度合作,瞄准的就是电力信息化中国产基础平台的巨大应用前景。目前,这种“促进”效应正在放大。
    目前Infors中创中间件产品的应用呈现蓬勃扩大之势,在国家部委、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省级高速公路、航空机场信息化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与神舟航天软件和神舟通用建立合作关系,为航天科研系统建设和重大工程提供支撑;与多家“核高基”应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在智慧农业、远程教育、邮政物流等领域推广中间件产品。
    东方通也以高端企业级市场为主攻方向。从目前中国移动的实际采购数量来看,东方通获得的业务订单甚至超过了IBM。“以前我们进某些领域很费劲,但现在已经有人主动向我们询价了。”杨桦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家获得“核高基”支持的金蝶中间件总经理奉继承则表示,在“核高基”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下,金蝶中间件将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并筹划从资本运作、公司并购等层面着手做大做强。
    不仅如此,由于“核高基”强调对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受此带动,“核高基”入围企业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期望从中觅得高速成长的机会。杨桦对记者说,东方通会将“核高基”专项资金中相当大一部分投入云计算和物联网。“云计算这块我们的投入有1000万元。”杨桦说。而入选“核高基”名单后,东方通在此方面的投入还将更大,预计将至少增加1倍。
    中创中间件从2008年开始重点投入云计算中间件和物联网/传感网中间件的研究。今年3月,发布了国内首款支持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产品,为海量信息的整合协同共享提供支撑。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在四川、广西、福建等多家省级大型IDC中心得到应用。

    借力做大做强  期待“中国标准”

    从某种角度说,“核高基”就像跳水比赛中助力运动员的踏板,至于选手究竟能跳多高,动作完成质量如何,全看他们自己的发挥了。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宁表示,面对“核高基”,中创中间件公司的重心在标准的产品化和产品的产业化方面。以6-1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支撑研发集成化中间件套件产品,面向应用,加大力度从技术底层向上延伸形成面向行业的应用平台。然而,如果我国中间件标准规范方面的话语权还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国内中间件企业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打折扣。若想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有赖于“中国标准”的出台。
    杨桦曾对记者感叹美国企业控制中间件标准的“经验”:先做出若干个版本的产品,其产品标准就是事实标准。等我们的产品出来了,他的标准也更新了,我们只能跟着更新。“跟踪标准的投入巨大。”他坦承。
    魏峻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软件技术很难判定孰优孰劣,往往占据主导位置就能占据市场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方式占据技术主导地位”。这位“核高基”6-1课题技术总体组组长告诉记者,6-1课题的研究目标就包括形成中间件创新技术群和核心技术专利池,制定国际兼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应用服务支撑运行平台标准体系等内容。“它是‘核高基’中间件项目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课题,将对整个项目在产业化方面产生最根本的推动力。”他强调。
    与此同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也正式宣告成立,“核高基”6-1课题承担单位都参与其中,并把国产中间件标准体系制定工作纳入了统筹管理。
    魏峻分析道,一旦“中国标准”出台,我国企业在中间件领域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一个明确的规范体系可以有效整合我国现有的中间件技术,使技术创新在方向上更加明确,从而有意识地形成群体创新。而这些又将决定我国中间件企业能否最终占领未来产业利益的桥头堡。